当前位置:南康区智立科技有限公司 资讯同筑健康肥西共享健康红利
同筑健康肥西共享健康红利
2022-07-28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9年以来,肥西县医疗卫生事业有序推进、蓬勃发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不断加强,县域医疗“智能化”程度显著提高,健康教育实现“全覆盖”,健康脱贫攻坚战稳步落实,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诊疗水平持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

基层诊疗能力不断提升

工作日的清晨,刚过十点,当笔者走进肥西县花岗镇中心卫生院口腔科时,就看到已经有三四位患者坐在休息室内等候,牙科治疗床旁,口腔科主任孙凡正俯下身子,仔细地为病人查看口腔情况,今天的口腔科与往常一样繁忙,从上班开始,他就没有停下来休息过。

“来花岗卫生院的口腔科看牙非常方便。”在一旁等待的花岗镇居民胡万玉说,“以前花岗卫生院没有口腔科,我们老年人牙齿不好,想看病就只能跑去合肥,路远又麻烦。现在好了,家门口有了口腔医生,医生医术不错还负责,有时候过了下班时间,他也会继续给我们看牙,我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过来找他了。”

原来,以前在基层医院很少设置口腔科这一科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对健康的重视,如今在农村,人们也开始关注口腔卫生,口腔卫生保健需求显著提高。面对老百姓的这一新需求,花岗镇中心卫生院积极作为,主动提升,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开设了以“一老一小”为关注重点的口腔科,旨在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在住院部办公室,住院医师丁鹏程正在使用“智医助理”为病人辅助就诊,只见他在电脑上输入病人的患病体征,很快,“智医助理”就弹出页面,为其展示了该体征所可能患有的疾病资料,医生可以参考其提供的辅助诊断意见对病人进行问诊,也可以进行独立诊断,诊断准确率有了很大提升。

“智医助理”是科大讯飞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2017年8月,“智医助理”机器人以456分的高分,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评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医助理”系统可以切入医生看病的“诊中”与“诊后”环节,为医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构建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医疗服务新模式。

“智医助理不仅在问诊时可以给予我们相关疾病的诊断、用药、检查等意见建议,也对我们书写病历的规范起到了提醒作用。”丁鹏程说,“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医学检索功能,可以查询一些药品和疾病的相关信息知识,对我们理论知识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花岗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徐国梁告诉笔者,2019年,卫生院完善了医院的办公考勤、进修学习等制度建设,并从5月份开始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目前已完成了初级架构工作。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方面,医院不仅在临床上使用“智医助理”,还作为试点推广了“健康合肥”APP,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9年以来,花岗中心卫生院服务群众,门诊就诊量达到13万人次,住院人次达到3200余人。

“2020年,我们将按照上级部署,重点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努力使我们的优质专家资源下沉到农村卫生院,为农村群众进行服务。”徐国梁说。

健康促进工作有序开展

走进肥西县疾控中心,一座健康小屋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只见小屋里放有多种医疗设备,只要放上身份证,就可以为群众免费检测身高、体重、血压、腰围等数据,并制作成健康报告供人们查看。同样的健康自助检测点还出现在了县医院二楼的自动扶梯前,不少前来看病的群众都会自发来到这里,自助检查身体状况,李宁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个体检起来很方便,又是免费的,医院里好多人都过来体验过,量一下血压蛮好的。”

据了解,2019年肥西县已建设完成健康自助检测点30个,其中每个乡镇均设有检测点,实现了“健康小屋”乡镇全覆盖。不仅如此,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设健康主题公园3个,健康步道14条、健康一条街3个、健康社区118个,评选健康家庭1180户、示范健康家庭84个、健康单位76家,举办肥西县健康大讲堂活动80场次、健康知识讲座1550场、发放各类健康知识宣传品22.7万份。

在肥西县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科科长汪飞手中,记者看到了一份慢性病防控工作报告,汪飞告诉记者,2019年,县委、县政府启动了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通过健康智医环境、健康细胞、慢性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健康教育促进等方面的建设,我县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持续推进。

“我们在全县12个乡镇卫生院,启动了慢性病信息化管理试点工作,重点以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种人群为管理对象,实现慢性病精细化管理,通过实施定期随访、免费发药、分类干预和健康指导等方式,不断探索肥西县慢性病管理新模式。”汪飞说,“慢性病防控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提升群众慢性病防控知识知晓水平,让群众了解到慢性病是可防可控的,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慢性病。”

慢性病防控也是建设健康肥西的重要举措之一,如今,通过慢性病防控试点建设,全县已有高血压1018人、糖尿病336人被纳入慢性病精细化管理。